「Ra」意為海螺殼,「den」意為裝飾品或裝飾
中國螺鈿鑲嵌技法重點時期
- 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(約公元前3300-2300)
已有貝片鑲嵌漆器考古發現,是鑲嵌技術的最早起源。 - 殷商時代(約公元前1600-1046)
螺鈿與玉石鑲嵌工藝普及,用於青銅器及漆器裝飾。 - 周代(公元前1046-256)
螺鈿漆器逐漸流行,技法成熟。 - 戰國-漢代(公元前475-公元220)
螺鈿及平脫技法進一步精緻,形式多樣。 - 隋唐(581-907)至五代(907-960)
螺鈿鑲嵌工藝高度成熟,發展成為華麗裝飾技法並大量輸出日韓。 - 宋元明清(960-1912)
技法如薄螺鈿、厚螺鈿分化,元明時期螺鈿漆器進入高峰,裝飾圖案更為繁複精細,清末漆器與百寶嵌技法漸融合。主要技術交流時間點
- 唐代(618-907)→奈良時代(8世紀):中國螺鈿技術經由遣唐使、使節交流,傳入日本,並留存於正倉院。
- 其他重要交流:隋唐、宋元間,螺鈿鑲嵌品往往跟朝貢或民間貿易流入日本,促使技法演化與新風格誕生。日本與中國螺鈿工藝的黃金時代多數重疊於8世紀至16世紀,彼此技法交流頻繁、傳世作品眾多且保存至今。

日本螺鈿鑲嵌工藝重要時代
- 奈良時代(710-794)
約8世紀,由唐朝傳入日本,正倉院寶物如螺鈿五弦琵琶即此時中國工藝影響的經典例。 - 平安時代(794-1185)
螺鈿開始與蒔繪結合,主要用於宮廷建築與貴族生活器物,發展出日本獨自風格。 - 鎌倉時代(1185-1333)
用途擴大到馬鞍、武具等,螺鈿技法更為多元。 - 室町時代(1336-1573)
精美中國螺鈿大量傳入,促進日本風格成型。 - 安土桃山時代(1568-1603)
南蠻漆器大量出口歐洲,螺鈿鑲嵌成為國際性的高級工藝品。 - 江戶時代(1603-1868)
持續發展,並經歷孤立政策與內需市場興盛,職人工藝達巔峰。

螺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,在正倉院的寶藏中可以看到許多古代作品。
五弦琵琶是在漢魏時期,由西域樂人帶入中原,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彈撥弦鳴樂器,簡稱五弦。五弦歷史久遠、造型別致,盛唐時期流在廣大中原地區十分流行,後東傳日本。白居易《五弦彈》詠道:「五弦彈、五弦彈,聽者傾耳心寥寥,趙壁知君入骨愛,五弦一一為君彈。」
背面用鑲嵌了象牙、染成綠色的鹿角、錫等材料的木畫進行華麗裝飾。中央為一朵盛開的蓮花,周圍圍繞著口銜花草的鴛鴦等各種鳥交錯廢物,在穩重的紫檀色襯托下,紋樣色彩豐富。木畫裝飾,是指用切碎的木材等組成圖案後進行鑲嵌。

背面用鑲嵌了象牙、染成綠色的鹿角、錫等材料的木畫進行華麗裝飾。中央為一朵盛開的蓮花,周圍圍繞著口銜花草的鴛鴦等各種鳥交錯廢物,在穩重的紫檀色襯托下,紋樣色彩豐富。木畫裝飾,是指用切碎的木材等組成圖案後進行鑲嵌。


常用螺鈿裝飾的鐘錶品牌包括:
-
海瑞溫斯頓(Harry Winston):以螺鈿織工藝打造獨特面盤,結合貝殼和金銀線,展現東西方工藝融合。
-
蕭邦(Chopard):在部分蒔繪面盤與錶殼裝飾中運用螺鈿元素,呈現純正日式禪意美學。
-
卡地亞(Cartier):早期座鐘曾以螺鈿裝飾呈現濃厚中國風藝術氛圍。
-
華梭(HuaSuo):結合中國大漆與螺鈿工藝,推出獨具東方特色的限量腕錶。
-
日本精工旗下Credor系列:運用日本傳統螺鈿技術打造珍珠母貝錶盤,彰顯細膩光澤感。

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的藝術大師系列蒔繪套錶
江詩丹頓的蒔繪腕錶系列,與京都知名的漆器工藝品牌象彥(Zohiko)合作
螺鈿織就柔美 海瑞溫斯頓卓時Premier Precious Weaving 36毫米自動腕錶

「以光影書寫歲月,用色彩編織靈魂」
詮釋了螺鈿與瓷器的絕美搭配之深意。
螺鈿的天然貝殼光澤,彷彿海洋流轉的光影,細膩且變幻無窮;而瓷器的釉面則如歲月沉澱的底色,溫潤而通透。當兩者結合,螺鈿的光影在釉彩中輕舞飛揚,色彩層次豐富,猶如靈魂在物質間綻放光芒,展現時間與自然的詩篇。
這不僅是一種工藝技巧的融合,更是用光與色彩交織出的生命故事,讓每一件作品都蘊藏著歷史的溫度與藝術的感動。
螺鈿,宛如海洋賜予的璀璨寶石
輕輕嵌入生活的每一處角落。它在家具與樂器上低語著歷史的溫度,在屏風與擺設中舞動著光影的詩意,亦在時尚配飾中綻放現代的風華。
螺鈿,是傳統與當代的交響樂章,邀您一同感受光與美的永恆流轉。

描繪所設計的圖案,劃分區塊,裁剪下區塊紙,
決定所設定好的貝殼片, 將區塊紙,黏貼上貝殼片
將黏貼在貝殼片上的區塊紙圖,切割好,拼貼在設定好的瓷胎或木胎
螺鈿鑲嵌的工序繁複且精細,主要流程大致如下:
- 設計圖案 根據需要裝飾的物件尺寸和主題設計圖案,確保圖樣整體且細膩。
- 分解圖案 將整體圖樣分拆成小塊,每塊大小適中,方便後續鑲嵌。
- 選擇貝殼 挑選色彩豐富且質地適中的天然貝殼,如夜光貝、白蝶貝等。
- 修整與打磨貝殼 將貝殼磨平至適合厚度,修整形狀準備切割。
- 切割 用特製鋼絲鋸細心切割貝片至設計的形狀。
- 修邊與細磨 對切割後的貝片邊緣修整,打磨光滑,確保貼合度。
- 打凹槽或鑿刻基底 在器物表面打出凹槽,作為鑲嵌貝片的位置。
- 鑲嵌貝片 將貝片嵌入凹槽,用自然漆或專用膠水固定。
- 修補與補漆 填補鑲嵌間隙,覆蓋保護漆面,修飾細節。
- 打磨與拋光 反覆打磨漆面與貝殼,使表面光滑均勻,提升光澤層次。